close
搭上往Montpanasse的地鐵,今天又出現交通大作亂(短短兩天就出了兩次),就這麼照表操課的看著手上的密密麻麻地鐵線,還好慢慢的對精細網狀地鐵線熟識,否則,在半小時候就要GTV開車的情況下,我應該會在列車長透過廣播喊話的同時,大聲尖叫吧。搭上了往雷恩Rennes的TGV,今天的目標是挑戰巴黎>Mont st-Michel當天來回,從巴黎到雷恩大概就要花掉兩個小時,雷恩到聖米歇爾山搭巴士約莫一個半小時,加上中間的等車接泊半小時,共計單趟時間「四小時」。也就是說,當天來回就花掉八個小時交通(這不是在說廢話嘛)。雖然後來有朋友說其實應該在Mont st-Michel住一晚的,除了比較不累之外,還可以看夜景啊。
在火車上,按照慣例的將旅記進度補齊(催稿催的兇啊),一路上TGV搖晃得厲害,搖著搖著兩天的遊記也寫完了。時間飛快,轉眼間就到了雷恩,相較於其他的火車站,雷恩車站算是比較科技感的一個。
下車後,有些擔心的找尋AUTO CAR的轉運站,沒想到就在旁邊,一整個太方便地讓我措手不及,似乎有種APPLE超乎人性化的直覺。一樣的,每個火車站旁都會設置「i」information center旅客中心,免費地圖的供應站。
陽光高照的雷恩,這次沒什麼時間可以逛逛,希望下次有機會再繞過來,看看市中心有什麼特殊景點。本次就先趴屎吧。
肚子餓卻沒機會到餐廳吃些東西,其實,幾次自助旅行的經驗累積,慢慢發現自己是個不愛在「吃」上頭花時間的人,喜歡去麵包店買個pain au chocolat邊走邊吃,或是快餐店的熱食區找TOGO的餐點就可輕鬆打發我。除了省錢之外,最主要的是省時間。但這點對於喜歡在當地找尋推薦餐廳的人來說,大概很難接受。若是和一群好友出國,熱鬧氛圍是歡笑指數提昇的最大功臣,或許還不錯。但若是一個人出門,大概還是選擇TOGO居多。(話說,這次在麵包販賣機上投的鬆餅,還真好吃。雅米雅米。)
搭上了AUTO CAR,從雷恩市區離開,駛入鄉間。車上沒有太多前往聖米歇爾山的旅客,是安靜的,平坦的綠光草原接應著藍天,田園風光映入眼簾。旅遊書上寫著:「如果要想要拍到聖米歇爾山的遠景,一定要坐在車子的左邊。」看著車上零零散散的乘客,發現上車前的焦慮有夠多餘。隔著玻璃上滿是蟲子屍體的畫面入景,一整個感覺很不優。還是等一下入山逛完後,再找時間走遠一點拍照吧。
暢行於筆直公路,伴隨著高低落差的視覺刺激,似乎場景換到了美國西岸高速公路,躺在灰狗巴士的廉價座位上,抱著簡單行囊,自由自在無拘束地悠遊,前往下一站的自由境地。
停靠巴士停車場,司機大聲地喊著晚一點四點多的回程也是他為大家服務,希望大家別遲到,因為是今天回雷恩的最後一班車。突然有股「跟了local旅行團」的FU浮上腦海。拿著單眼,快速地衝下車,迎面而來的是高聳於山上的聖米歇爾山,與雜誌上所拍的角度不同,大小也不同,真的,太震撼了。透過海風吹襲,感覺鹹位存留在臉上。「四天後,再一次靠近了大西洋。」我悄然地說。
從一開始以「聖米歇爾」托夢要求在這邊蓋一個教堂的宗教地位,到「英法戰爭」為法國守住了最後一道防線的軍事要位,聖米歇爾山對於法國人來說,在精神上有極高程度的意涵。而在陡峭的山坡上,要能夠以當時的建築方式蓋在上頭而不倒塌,建築能力之高也是一絕。但對我來說,他吸引著我的,只是一座會因為潮汐滿漲,而把與內陸接連的路切斷的山上教堂。
進了唯一的入山入口,果不其所然,被飯店、民宿、餐廳、紀念品店塞的滿滿的(忍不住想到了九份跟淡水老街),但跟卡卡頌比起來,高檔一倍之多。
不斷地往上前進,地上的石板塊、建築用的砂岩、整體配搭色系令人感到舒服。
教堂出現,開心度上昇!入內後的蠟燭臺區,光亮的暖意傳遞著和平與寧靜。
向上前進,還未進到修道院附屬教堂之前,需要一圈一圈的從外圍繞進去,踏著一階一階的樓梯,因登高風迎而感到清新。
走到最高層處,從上往下看去,可惜沒選擇漲潮的時候來,否則底下的沙洲應該都是水位高漲著。之前有聽過很多人會在漲潮的時候,從內陸那一頭踏著沙洲往聖米歇爾山,提著鞋子踏浪而來。光想像那畫面就覺得很妙。
繞過修道院內部,主要是因為在聖米歇爾山的地勢結構特殊,所以依著底下的小教堂們為基礎的前提下,其內部結構所建構的格局相對變得有趣。
這真的,久了啊!
在這,雖然高高在山上,一樣有草皮可以躺平,舒服啊。
為了怕搭不上回程的TGV,火速的往入口處奔去,為的就是想在離開前拍一張沙丘與聖米歇爾山的合照。畢竟,下次能再來這,不知會是多久之後的事了。
聖米歇爾山小地圖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